【喜报】浙江万里学院获评全国文明校园

文章来源:浙江万里学院新闻网更新时间:2025-05-23点击数:22

5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京召开。大会表彰新一届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家庭和全国文明校园。

浙江万里学院获评第三届全国文明校园,这是我校荣膺的学校精神文明建设领域的最高荣誉,是学校在精神文明建设领域取得的重要标志性成果。这份荣誉的取得是对学校长期以来办学理念、办学精神、办学成果的高度认可,更是对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凝心聚力、改革创新、真抓实干的良好精神风貌的肯定与激励。

近年来,学校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四次来校视察时的殷切嘱托,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部署推进全国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将创建全国文明校园纳入学校发展规划等重要事项,保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学校对标“六个好”,成立创建文明校园工作领导小组,构建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牵头抓、党委宣传部具体抓、各单位各司其职、师生员工人人参与的工作格局,实施“六个强化”取得显著成效。学校先后获评浙江省文明校园、浙江省高校党建工作“示范高校”、浙江省高校“5A级平安校园”、浙江省三星级绿色学校、浙江省节水标杆校园、浙江省课程思政示范校等荣誉。

学校将以此次获评“全国文明校园”为契机,珍惜荣誉,再接再厉,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内容,丰富载体,高标准、高质量地深化文明校园创建工作,不断提升师生参与度和满意度,擦亮“全国文明校园”金字招牌,激励全体师生员工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团结一心奋进新征程,推动学校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人文高地、精神高地、学术高地,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提供强大思想保证和不竭精神动力。

据了解,全国文明校园是中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在群众性精神创建活动方面授予学校的最高荣誉称号,每四年评选一次,已连续评选了三届。本次共有890所学校获评全国文明校园。截止目前,获评全国文明校园荣誉称号的浙江高校共有7所,我校是其中之一、宁波唯一。

何以成为文明校园?

全国文明校园,既是一份崇高的荣誉,更是一份厚重的责任。今天的万里校园,群英荟萃,环境优美,书香满园,是读书治学的美好家园,是扬帆起航的理想校园。文明校园你我共建,文明成果师生共享。

强化党建领航,领导班子建设有力。学校深入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履行管党治党、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持续完善新体制下高校党的全面领导的实现方式。学校全面落实“1566”总体部署,构建“365”党建工作体系,积极推进“清廉万里”建设,全面提升各级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开展基层组织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持续深化理论学习,高质量开展完成各项主题教育。深化作风建设,提升班子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学校入选浙江省第四批高校党建工作示范高校,成功培育建设2个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2个“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4个浙江省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6个浙江省高校党建工作(研究生)样板支部等。

强化思政铸魂,四维思政育人有力。学校构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日常思政、生活思政”四维联动大思政工作体系,以“四引”作为着眼点和抓手推进思政教育提质增效。强化思想引航: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将思政工作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入选浙江省课程思政示范校,获教育部、浙江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立项7项,连续多年获省“卡尔∙马克思杯”大学生理论知识竞赛一等奖等。坚持实践引导:以“互联网+”等学科赛事为牵引,不断提升学生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先后荣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金奖、银奖。引导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回答“真问题”,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注重典型引路:通过邀请奥运冠军、全国道德模范等先进人物进校宣讲,凝聚师生崇高价值追求。通过“师者如炬”“万里星光”等栏目,让身边的人讲身边的事,用身边的事育身边的人,不断激发全校师生干事创业的热情。树立品牌引领:率先在全国提出“生活思政”理念,主动构建“三化三融”生活思政育人体系,绘就“生活即课堂、人人皆导师、处处是阵地、事事可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图景,建设成果获省、市教学成果奖。

强化育才聚才,队伍建设卓有成效。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不断创新人才引进培育方式 ,彰显人才倍增集聚效应。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成立师德师风建设领导小组,出台《教师思想政治与师德师风考评工作实施办法》等制度,开展万里德劭奖、师德标兵等评选表彰。激发教师发展潜力,自主培育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农业农村部“神农英才”、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等各级各类人才,并涌现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一批先进典型。

强化以文化人,文化建设成果丰硕。大力弘扬校本文化,持续开展万里精神专项教育,校史馆和美术馆落成开放;大力弘扬红色文化,与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共建高校红色文化研究基地,设立“珍贵红色档案文献”专展;打造品牌文化,成立研究基地,推动阳明文化、院士文化研学践一体深化;强化学术文化,设立“学术万里”专栏,年均开展学术活动超百次;打造校园文化,“四季歌”等近60项品牌校园文化活动深入人心,连续多年获评省大学生艺术节优秀组织奖;创新打造国际文化,中德品牌创新论坛、汉堡校区专项文化展、摄影展等积极传播中国声音;着力构建校友文化,11个地市校友会汇聚校友力量。正面引领,深度挖掘,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有助力乡村振兴20余年、被农民朋友成为“最美教授”、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陈忠法,有在湘西连续支教6年被评为“宁波好人”的阎怡男、邹晓燕夫妇,有当兵入伍2年、退伍后积极投入浙东红色宣传、亚运会志愿服务、被评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的麻丽梦……。四年来,在学习强国、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浙江日报等重要主流媒体宣传报道1000余篇。

强化规划布局,育人环境全面优化。营造文明环境,校园条件持续改善。回龙校区图书馆改造一新,钱湖校区体育公园设施全面提升,宿舍、食堂、教室全面升级焕新,余姚校区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宁海海洋生物种业研究院声誉渐起。系统优化和建设校史馆、图书馆、美术馆,空中花园、体育公园,党建思政走廊等“三馆二园一廊”等一批特色人文景观。深化平安校园建设,始终把安全稳定摆在首要位置,构建“三全三化”工作体系,完善“事事有人管、人人有责任、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校园安全、消防、保密和环境综合治理防控体系不断健全,校警驿站投入使用,师生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成功创建为浙江省高校“5A级平安校园”。

强化守土尽责,阵地建设丰富拓展。不断丰富载体平台,传播文明声音,构筑起全媒体“大宣传”格局,形成全方位的精神文明教育覆盖面和宣传影响力。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切实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对各类报告会、研讨会以及宣传阵地建立严格审批审核制度。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舆情监控,确保校园安全稳定可控。拓展网络阵地,丰富多元矩阵不断丰富网络文化,努力开创网络育人新局面。深化推进社区育人,学校是全国“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自主试点单位。打造引领型党建前沿阵地,在学生社区成立35个功能型党支部,开展党员“亮身份、树形象”学生社区主题实践活动。持续打造多个智慧平台,上线“最多跑一次”校务服务网等应用场景4个,建有“智慧思政”“智慧公寓”“智慧安防”等智慧“三叶草”平台,获浙江省智慧安防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