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对我校开展 “高等院校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深度专题调研

文章来源:浙江万里学院新闻网更新时间:2025-09-16点击数:44

911日至14日,由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人民智库)组织的“高等院校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专题调研组对我校开展了为期四天的深度调研。

本次调研组阵容权威,汇聚多位高等教育领域的权威专家和资深媒体人。由人民论坛杂志社副总编辑、《学术前沿》杂志总编辑杨轲带队,成员包括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原司长、北京科技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冯刚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副理事长施晓光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发展研究与评估中心原主任姚云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徐国兴及人民论坛杂志社发行出版部副主任王克等。

调研活动中,专家一行实地走访了回龙校区、余姚校区和宁海校区,并与校董事会、浙江省万里教育集团、学校主要领导等进行多轮深度座谈,全面了解了我校创新办学和服务地方的具体情况。调研组充分肯定了我校办学二十六年来的创新探索和办学成效,认为学校积极探索出了一条以高水平新型应用型大学建设支撑引领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为回答“高校如何更好服务地方”这一重要命题提供了富有启示的“万里方案”。专家组也就调研中发现的具体问题提出了中肯的指导意见和建议。

此次调研旨在深入剖析高校服务国家与区域战略的“万里模式”,系统总结学校以创新体制机制赋能地方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与宝贵经验,为全国高等教育改革提供可资借鉴的范例。

探寻高校服务地方发展新路径  权威专家组开启专题调研

911日,调研组抵达宁波,正式启动对我校的深度调研活动。当天,调研组专家与校董会董事长应雄、校长林志华、党委书记王伟忠进行了初步见面会,就此次调研的背景意义、核心议题与行程安排进行了交流沟通

912日上午,见面会在我校行政楼112会议室举行。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校长办公室(党委办公室)、党委宣传部、科研处、社会合作处、生物与环境学院、大数据与软件工程学院、现代农学院、海洋生物种业研究院、余姚创新研究院等部门负责同志参加。林志华向调研专家组介绍了学校办学历史与办学成效,并着重介绍了学校创新办学26年来,立足浙江扎根宁波,以创新实践交出了一份教育、科技、人才与地方经济发展深度融合的精彩答卷。杨轲介绍了本次调研的主要目的,指出浙江万里学院作为一所具有鲜明办学特色和改革基因的应用型高校,其长期的探索实践,特别是在党建引领、思政教育、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治理创新等关键维度的突破,构成了一个具有较高研究价值的样本。本次调研正是深入解读这一样本,将其“实践真知”上升为具有普遍价值的“理论结晶”,期待通过实地走访、座谈访谈,能够更加立体、全面地感知“万里方案”的丰富内涵与生动实践。

 

 

校地共筑“命运共同体”专家组深入调研余姚校区创新实践

912日,调研组首先前往回龙校区参观记录学校改革创新发展历程的校史馆。详实的史料与卓越的成绩,让专家们对学校“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和艰苦卓越的办学历程以及跨越式发展有了更为直观和系统的认识。

随后,调研组一行深入余姚校区及余姚创新研究院,聚焦校地深度融合与产科教协同创新,实地探寻高校赋能区域发展的“万里实践”。通过参观考察与座谈交流,调研组对我校与余姚市政府共建“校园、研发园、孵化园”三园合一的高水平校区,构建“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奋斗共同体”的战略格局与实施路径给予了高度评价。

余姚校区工程建设指挥部的沙盘上,专家们看到了未来将在这里重点布局的新能源材料、数据与智能制造等契合国家战略与区域产业升级需求的尖端学科群,以及为余姚市打造国家级创新型城市和先进制造业集群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与科技动能。在余姚创新研究院,专家们重点考察了首批入驻的碳中和研究院“高比能电极材料联合中试中心”以及“先进增材制造技术与装备联合实验室”等平台,其聚焦新能源与新材料领域、致力破解大容量动力电池开发及材料规模化生产技术的科研导向,给专家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下午举行的座谈会上,调研组与余姚市政府相关领导及发改、科技、人社等部门负责人,就余姚引进浙江万里学院的背景与意义,以及校地在人才政策支持、文化研究合作、专业与产业匹配、产学研协同等方面的举措进行了深入交流。

专家们在调研与座谈中指出,与余姚市政府的校地合作,既精准契合余姚及周边区域对工科高校的迫切需求,也符合我校优化学科结构、重点发展工科的战略方向。合作中“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模式清晰,通过创新研究院先行、校地多部门协同、政策保障等举措,实现人才培养对接产业需求、科研成果落地转化。

 

 

聚焦“蓝色粮仓”  专家点赞宁海校区水产种业创新体系

913日,人民论坛专题调研组奔赴宁海海洋生物种业研究院,调研海洋生物资源与现代农业领域。调研组深入考察了学校如何通过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攻克水产种业“卡脖子”技术,将论文写在大海上、把成果留在渔民家,探索出了一条高校特色学科深度服务县域经济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卓越路径。

专家一行实地参观了研究院的现代化实验室、温室车间以及尾水处理系统,对其高标准的科研条件和生态环保理念表示了肯定,其“立足地方,代表国家顶天立地,服务产业”的清晰战略定位也成功吸引了专家们的注意。

座谈会上,宁海县委、县政府领导向专家组介绍了宁海水产种业发展的整体情况,地合作对接情况、技术支撑机制保障、与其他科研机构的差异化优势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与充分阐述。

专家们认为,宁海海洋生物种业研究院的实践,生动诠释了“把研究院建在产业园区”的精准服务模式,真正打破了高校与地方“两张皮”的壁垒,以“研究院建在产业链上,论文写在大地上”为实践导向,实现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与科技特派员服务机制,既为产业输送实用人才,又切实助力渔民增收,为高校服务县域经济提供了可复制的范例。

总结万里经验  献策未来发展  高质量调研助推高校服务地方再升级

914日,“高等院校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调研反馈会行政楼112会议室举行,浙江省万里教育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吕洁,副总裁戴炬炬出席。专家们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点评反馈,并为学校“升大申博”与未来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专家们高度认可学校二十六创新发展所取得的办学成就,一致认为我校的探索实践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历程中一个极具代表性的鲜活样本对于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专家们也立足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新格局和未来趋势,对学校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宝贵建议。

杨轲在总结发言表示,通过此次密集、深入、高效的调研,对“万里模式”有了更为深刻和全面的理解,收集了丰富的一手资料和典型案例。后续,人民论坛将以多种形式呈现调研成果,充分发挥其理论提炼、政策建言和舆论传播的优势,对万里学院的创新实践进行深度挖掘和广泛传播,助推由“一校之实践”向“可复制、可推广之理论”的升华,助力其从“实践高地”跃升为“理论高地”,使其宝贵经验在更广范围、更高层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学校“升大申博”,为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深化改革、提升服务国家与区域发展能力提供有力的思想支撑与实践参照。

《人民论坛网》探寻高校服务地方发展新路径——人民论坛调研组赴宁波开启专题调研https://www.rmlt.com.cn/2025/0911/739442.shtml


《人民论坛网》【一线调研】校地共筑区域发展“命运共同体”——人民论坛调研组深入调研浙江万里学院余姚校区创新实践:https://www.rmlt.com.cn/2025/0915/739642.shtml


《人民论坛网》【一线调研】深耕“蓝色粮仓” 破解水产种业技术难题——人民论坛调研组走访浙江万里学院宁海海洋生物种业研究院,聚焦校地融合助力县域经济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https://www.rmlt.com.cn/2025/0915/73964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