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以相关政治理论为基础的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辅导员队伍是高校从事《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理论优势、教学经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之间存在良好的合作空间,辅导员队伍参与该课程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进一步提升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水平,学生工作部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探索开启“共建带导”新模式,并于近日举办第一批辅导员试讲活动。学校党委副书记王伟忠到场指导。学生工作部部长谢莹莹主持试讲活动。
试讲之前,马克思主义学院俞跃博士就《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基本情况和课程要求作了说明。
之后,12位辅导员依次进行《形势与政策》课程试讲。基础学院的张叶从“冬奥赛场的青春力量”角度,延伸至“新时代是追梦者的时代,也是广大青少年成就梦想的时代”,激励当代大学生们应志存高远,无畏追梦;李丹维从科技冬奥、创新冬奥、人文冬奥三个层面来展现“一起向未来”的主旨。其他试讲辅导员分别从党的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国际形势政策等主题视角切入讲授。
试讲结束后,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相关老师从内容、表述等方面对试讲情况作了点评,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提出了教学要求,并分别讲述了自身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理解,表达了对“共建带导”新模式的期待。
《形势与政策》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高校理论与实践育人群体共同协作推进。借此,辅导员队伍也可以通过理论教学以及工作岗位实践,进一步聚焦育人主业,结合多平台提升与锻炼,切实提升职业素养与专业能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王伟忠高度认可学院和部门之间通过搭建成长平台推出的课程新模式。他指出,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高校立德树人、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在不断探索、实践、改革与创新的过程中,提出了课程思政、思政课程、日常思政和生活思政四维大思政育人格局,新模式的构建,有利于形成教师团队思政育人的新体系,并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王伟忠强调,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理论课教师的专业带导下,辅导员参与课程建设“上讲台”,要进一步提升授课水平,提高课程质量,力争形成课程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