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上午,开学第一天,校长应敏、党委书记蒋建军、副校长马建荣等校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深入课堂了解“开学第一课”教学实施情况。应敏、蒋建军和马建荣带队组成三个教学巡查小组,在钱湖、回龙两个校区进行巡查听课。
钱湖校区53号教学楼内,马克思主义学院雷莉老师用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讲的“新年第一课”,引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开学第一课。结合同学们的课前讨论,雷莉回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渊源,展望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深刻意义,并通过电影《满江红》和学生互动,生动阐述了“传承”与“创新”是发展的不二法门。应敏和教务部部长杨华随堂听课,并在课后围绕教学状态、课堂氛围等与雷莉进行交流。
蒋建军与教务部副部长、招生办主任徐明伟巡听肖意贞老师主讲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肖意贞通过一段《觉醒年代》的视频作为课堂导入,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为主线,从理论底色、历史进程、实践证明三部分阐述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启发同学深入思考。互动环节,同学们积极回答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张春秀老师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堂,她提出对思政课程体系的认识和理解,并运用实例进行解释和论述,极大提升了同学们学习这门课的兴趣。
外语学院的田叶老师早早来到教室,用英语亲切地向同学们问好,并热心询问同学们的身体状况。课堂上,田叶首先对上学期进行简单总结,对新学期提出展望。就《英语视听说(二)》这门课,田叶向同学们推荐了学习听力和口语软件,同学们的学习热情随着田叶生动活泼的讲解达到高潮。
王易玄老师的《短视频设计与制作》课堂,从前期策划、拍摄、剪辑、美化四个方面依次带领同学们探究短视频的魅力所在。通过讲解短视频案例,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短视频账号的运营规则。整个课堂气氛轻松融洽,教室里不时传来阵阵笑声。
校办主任林德操和教务部杨亚萍老师巡听了莫日根老师的《网络应用技术》课。莫日根指出,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已成为影响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科学与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当前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的发展需要大批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人才,勉励同学们响应国家号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马建荣带队前往回龙校区进行教学巡查,回龙管委会专职副主任万松钱,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外语学院副院长马飞和回龙教学事务中心全体成员分组深入各教学楼进行巡查。
马建荣和教务部副部长刘美玲在2119教室随堂听马克思主义学院吴萍鲜老师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吴萍鲜通过一段历史点评视频抛出课程的第一问:“历史是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启发同学们在历史学习过程中要兼容并蓄,从多个角度听取不同看法和见解。吴萍鲜在课堂上灵活运用时政新闻,进一步说明要用辨证的眼光看待问题,潜移默化地对同学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校督导王勇和李清华听了梅庆生老师的《中国现当代文学2》课。梅庆生用改革开放以来的文艺创作状况作为课堂导入,从文艺作品在时代交融、文化碰撞中出现的问题,谈文艺作品为何要做精品以及在新媒体时代如何创新,并以近期的热点文艺作品为例与同学们进行互动。梅庆生强调文艺创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艺术导向,文艺工作者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课程有机融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工作的论述,以文艺育人的方式开展课程思政。
巡查结束后,巡查小组纷纷表示,学生出勤、学习状态、课堂教学秩序良好,师生精神状态饱满,教学氛围好。蒋建军表示,全校对开学第一课高度重视,学生早早到教室预习,师生都能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教学中,教师能“艺术化”地把课程思政融入课堂。他还表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课程在立德树人过程中承担着独特的功能,要深入挖掘课程和教学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把好立德树人“方向盘”,突出价值引领,厚植学生家国情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应敏强调要不断优化教学设计,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良性循环,后疫情时期要高度重视学生身体状况和心理健康,提升健康教育素养。他要求各单位、部门要在机制建设上狠下功夫,深入思考教务学务联动机制,在工作模式上深度融合,提升教学管理水平,打破学院间的壁垒,构建共融共享共促机制。